
《中国塑料》编辑部 ©2008-2024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 邮编:100048
编辑部:010-68985541 联系信箱:cp@plaschina.com.cn
广告部/发行部:010-689852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中国塑料 ›› 2022, Vol. 36 ›› Issue (6): 24-31.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2.06.005
张文才1(), 郝晓刚1, 李萍2, 林浩3, 裴强3, 丰功吉3, 付兆华3, 于小芳3
ZHANG Wencai1(), HAO Xiaogang1, LI Ping2, LIN Hao3, PEI Qiang3, FENG Gongji3, FU Zhaohua3, YU Xiaofang3
摘要:
首先采用双螺杆挤出造粒技术制备了一种由废旧聚乙烯(RPE)和不同含量(0 %、1 %、3 %、5 %、7 %、9 %,以RPE质量计)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PE?g?MAH)组成的复合改性剂(CM),然后制备CM(4 %沥青质量)改性沥青,并对常规指标(软化点、25 ℃针入度和25 ℃延度)、旋转黏度、红外光谱、高温存储稳定性(软化点差值、扫描电子显微镜微观形貌)以及流变性能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CM改性剂中MAH与沥青中—OH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酯类物质,且随着PE?g?MAH含量的增加,CM改性沥青软化点、延度、黏度、高温存储稳定性、高温以及低温性能均显著提高,而针入度和相位角则降低;在温度变化较大的地区,可以考虑采用适量的PE?g?MAH制备CM改性沥青进行路面铺筑,并对于高温存储稳定性的改善进行了推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