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塑料》编辑部 ©2008-2024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 邮编:100048
编辑部:010-68985541 联系信箱:cp@plaschina.com.cn
广告部/发行部:010-689852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中国塑料 ›› 2022, Vol. 36 ›› Issue (9): 85-95.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2.09.013
董玥, 董霄, 朱德兆, 杨延翔, 罗琛(), 李阳, 李锦山(
)
收稿日期:
2022-06-17
出版日期:
2022-09-26
发布日期:
2022-09-26
通讯作者:
罗琛(1979—),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高分子合成以及特种工程塑料等研究工作,luochen@petrochina.com.cn
DONG Yue, DONG Xiao, ZHU Dezhao, YANG Yanxiang, LUO Chen(), LI Yang, LI Jinshan(
)
Received:
2022-06-17
Online:
2022-09-26
Published:
2022-09-26
Contact:
LUO Chen, LI Jinshan
E-mail:luochen@petrochina.com.cn;lijinshan@petrochina.com.cn
摘要:
介绍了国内外聚酰亚胺(PI)的发展历程和研究进展,并以薄膜、浆料、树脂、纤维、泡沫等主要产品形式为线索,介绍了PI的关键制备技术和应用领域,对国内研发和生产现状,以及与国外的差距进行分析,提出未来的发展动向和研发重点。
中图分类号:
董玥, 董霄, 朱德兆, 杨延翔, 罗琛, 李阳, 李锦山. 聚酰亚胺发展概况与应用展望[J]. 中国塑料, 2022, 36(9): 85-95.
DONG Yue, DONG Xiao, ZHU Dezhao, YANG Yanxiang, LUO Chen, LI Yang, LI Jinshan. An overview of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s of polyimide products[J]. China Plastics, 2022, 36(9): 85-95.
合成方法 | 合成步骤 | 优势 | 不足 |
---|---|---|---|
一步法[ | 二酐与二胺在高温熔融状态下,通过本体聚合的方式直接生成PI | 步骤简单、易操作 | 聚合温度高,聚合产率低且性质不稳定 |
两步法[ | 第一步由二酐和二胺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低温聚合,得到前体PAA;第二步用热/化学法脱水环化得到PI | 聚合温度低,操作简单,产率高且产物性能好 | PAA溶液贮存稳定性不佳 |
三步法[ | 在脱水剂作用下PI脱水环化成聚异酰亚胺,再经酸或碱的催化发生异构反应生成PI | 聚异酰亚胺溶解性好,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加工性能好 | 存在副反应,导致产品纯度和产率较低 |
气相沉积法[ | 将二酐和二胺高温下气化,在基片上充分接触反应聚合 | 产品均匀、致密、纯度高,聚合过程可控,适合制备超薄、超低介电PI薄膜 | 操作复杂,成本高 |
合成方法 | 合成步骤 | 优势 | 不足 |
---|---|---|---|
一步法[ | 二酐与二胺在高温熔融状态下,通过本体聚合的方式直接生成PI | 步骤简单、易操作 | 聚合温度高,聚合产率低且性质不稳定 |
两步法[ | 第一步由二酐和二胺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低温聚合,得到前体PAA;第二步用热/化学法脱水环化得到PI | 聚合温度低,操作简单,产率高且产物性能好 | PAA溶液贮存稳定性不佳 |
三步法[ | 在脱水剂作用下PI脱水环化成聚异酰亚胺,再经酸或碱的催化发生异构反应生成PI | 聚异酰亚胺溶解性好,玻璃化转变温度低,加工性能好 | 存在副反应,导致产品纯度和产率较低 |
气相沉积法[ | 将二酐和二胺高温下气化,在基片上充分接触反应聚合 | 产品均匀、致密、纯度高,聚合过程可控,适合制备超薄、超低介电PI薄膜 | 操作复杂,成本高 |
亚胺化方法 | 方法简介 | 优势 | 劣势 |
---|---|---|---|
热法 | 将PAA浆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脱水环化形成PI | 1)开发难度低,可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2)设备投资、设备复杂程度低。 | 生产效率较低,相比化学法产品性能和可控性较差 |
化学法 | 在PAA浆料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温催化剂,与物理加热相结合,加快脱水环化形成PI | 催化剂的添加,使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 | 1)配方涉及多种催化剂,不同催化剂的选配需要调整工艺,开发难度高; 2)设备投资大,设备复杂程度高。 |
亚胺化方法 | 方法简介 | 优势 | 劣势 |
---|---|---|---|
热法 | 将PAA浆料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脱水环化形成PI | 1)开发难度低,可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 2)设备投资、设备复杂程度低。 | 生产效率较低,相比化学法产品性能和可控性较差 |
化学法 | 在PAA浆料中加入一定量的低温催化剂,与物理加热相结合,加快脱水环化形成PI | 催化剂的添加,使得生产效率极大提高 | 1)配方涉及多种催化剂,不同催化剂的选配需要调整工艺,开发难度高; 2)设备投资大,设备复杂程度高。 |
产品形态 | 应用领域 |
---|---|
薄膜 | 薄膜是PI最早开发的应用领域,可作为绝缘及电缆绕包材料;透明PI可做成柔性基板/盖板材料 |
浆料 | PI绝缘涂料、PI胶黏剂、PAA溶液、PI溶液等 |
树脂 | 适合大型电站、纺织机械、气体压缩机、刹车片、轴承等场景,用于耐高温、自润滑、密封以及耐磨零部件 |
纤维 | 用于制作防弹防火织物应用于降落伞、消防服,用作高温介质及放射性物质的滤料等(高温滤料的最佳选择) |
泡沫 | 作为隔热、隔音、防震等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舰、火车、汽车等领域 |
复合材料 |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耐热高强的机械件等,如汽车的热交换元、汽化器外罩和阀盖仪表等 |
分离膜 | 可用于各种气体分离(如氢/氦、氦/氧、二氧化碳/甲烷等),从气体原料气及醇类中脱除水分,用作渗透蒸发膜和超滤膜 |
光刻胶 | 有负性胶和正性胶。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与颜料或染料配合可用于彩色滤光膜,极大简化加工工序 |
质子传输膜 | 用于燃料电池的隔膜,其燃料渗透率远低于传统的商业全氟磺酸膜 |
光电材料 | 用作波导材料、光学开关材料等。PI作为发色团的基体能够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
产品形态 | 应用领域 |
---|---|
薄膜 | 薄膜是PI最早开发的应用领域,可作为绝缘及电缆绕包材料;透明PI可做成柔性基板/盖板材料 |
浆料 | PI绝缘涂料、PI胶黏剂、PAA溶液、PI溶液等 |
树脂 | 适合大型电站、纺织机械、气体压缩机、刹车片、轴承等场景,用于耐高温、自润滑、密封以及耐磨零部件 |
纤维 | 用于制作防弹防火织物应用于降落伞、消防服,用作高温介质及放射性物质的滤料等(高温滤料的最佳选择) |
泡沫 | 作为隔热、隔音、防震等功能材料广泛应用于飞机、船舰、火车、汽车等领域 |
复合材料 | 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零部件、耐热高强的机械件等,如汽车的热交换元、汽化器外罩和阀盖仪表等 |
分离膜 | 可用于各种气体分离(如氢/氦、氦/氧、二氧化碳/甲烷等),从气体原料气及醇类中脱除水分,用作渗透蒸发膜和超滤膜 |
光刻胶 | 有负性胶和正性胶。分辨率可达亚微米级,与颜料或染料配合可用于彩色滤光膜,极大简化加工工序 |
质子传输膜 | 用于燃料电池的隔膜,其燃料渗透率远低于传统的商业全氟磺酸膜 |
光电材料 | 用作波导材料、光学开关材料等。PI作为发色团的基体能够提高材料的稳定性 |
国家 | 品牌 | 组分 | 制膜工艺 | 量产时间 | 其他 |
---|---|---|---|---|---|
日本 | 三菱瓦斯 | 脂环聚酰亚胺 | 未知 | 2016 | CPI量产第一 |
日本 | 东洋纺 | CPI/SiO2互穿网络 | 未知 | 2019 | 专有的合成工艺 |
韩国 | KOLON | 含氟聚酰亚胺 | 化学亚胺法 | 2019 | — |
国家 | 品牌 | 组分 | 制膜工艺 | 量产时间 | 其他 |
---|---|---|---|---|---|
日本 | 三菱瓦斯 | 脂环聚酰亚胺 | 未知 | 2016 | CPI量产第一 |
日本 | 东洋纺 | CPI/SiO2互穿网络 | 未知 | 2019 | 专有的合成工艺 |
韩国 | KOLON | 含氟聚酰亚胺 | 化学亚胺法 | 2019 | — |
生产商 | 地点 | 产能/t·a-1 | 项目 | 进展 |
---|---|---|---|---|
达迈科技 | 台湾省新竹市 | 1 260 | 印刷电路板用PI薄膜、消光PI膜、电镀及封装用PI薄膜、人工石墨膜、光学级透明PI 薄膜 | 产品80 %供应软板产业,20 %供应绝缘产业,过半产品以内销为主,主要客户有台虹科技、华为、小米、三星等 |
今山电子 | 浙江省宁波市 | 200 | 导电PI薄膜、防静电PI薄膜、柔性显示用PI薄膜、导热PI薄膜、超薄PI薄膜 | 聚焦特殊功能需求的PI薄膜市场;与苹果、三星、华为等有合作 |
鼎龙控股 | 湖北省武汉市 | 1 000 | 印刷电路板基材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PI 薄膜 | 鼎龙股份投资8 000万元建设了检测评价实验室,引进国内首条4.5代线PI涂覆机;黄色耐高温PI产品取得首批吨级订单 |
深圳瑞华泰 | 广东省深圳市 | 720 | 高导热石墨膜、印刷电路基材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PI 薄膜、高等级耐电晕PI薄膜 | 国内高性能PI薄膜行业领先者,国内高性能PI薄膜品类最丰富的供应商 |
江阴天华科技 | 江苏省江阴市 | 500 | 印刷电路基材用PI薄膜、用于可折叠盖板的CPI薄膜 | 国内领先的薄膜流延双轴拉伸工艺的专业生产商 |
中科玖源 | 浙江省兰溪市 | 1 500 | 印刷电路基材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PI薄膜 | 生产工艺采用PI浆料(化学法一步聚合)钢带流延+后端双向拉伸法 |
生产商 | 地点 | 产能/t·a-1 | 项目 | 进展 |
---|---|---|---|---|
达迈科技 | 台湾省新竹市 | 1 260 | 印刷电路板用PI薄膜、消光PI膜、电镀及封装用PI薄膜、人工石墨膜、光学级透明PI 薄膜 | 产品80 %供应软板产业,20 %供应绝缘产业,过半产品以内销为主,主要客户有台虹科技、华为、小米、三星等 |
今山电子 | 浙江省宁波市 | 200 | 导电PI薄膜、防静电PI薄膜、柔性显示用PI薄膜、导热PI薄膜、超薄PI薄膜 | 聚焦特殊功能需求的PI薄膜市场;与苹果、三星、华为等有合作 |
鼎龙控股 | 湖北省武汉市 | 1 000 | 印刷电路板基材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PI 薄膜 | 鼎龙股份投资8 000万元建设了检测评价实验室,引进国内首条4.5代线PI涂覆机;黄色耐高温PI产品取得首批吨级订单 |
深圳瑞华泰 | 广东省深圳市 | 720 | 高导热石墨膜、印刷电路基材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PI 薄膜、高等级耐电晕PI薄膜 | 国内高性能PI薄膜行业领先者,国内高性能PI薄膜品类最丰富的供应商 |
江阴天华科技 | 江苏省江阴市 | 500 | 印刷电路基材用PI薄膜、用于可折叠盖板的CPI薄膜 | 国内领先的薄膜流延双轴拉伸工艺的专业生产商 |
中科玖源 | 浙江省兰溪市 | 1 500 | 印刷电路基材用PI薄膜、柔性显示用PI薄膜 | 生产工艺采用PI浆料(化学法一步聚合)钢带流延+后端双向拉伸法 |
年代 | 纺丝概况 | 代表性指标 | 主要研制国 | |
---|---|---|---|---|
强度/GPa | 模量/GPa | |||
20世纪60~70年代 | 用干法或干湿法将PAA纺成纤维,再经亚胺化制备PI纤维 | 0.8 | 9.5 | 美国、日本、中国 |
20世纪80年代 | 用干湿法将PI直接纺成纤维,聚合物分子带有侧链以改善其可溶性 | 3.2 | 174 | 美国、日本、苏联 |
20世纪90年代 | 用湿法将PAA纺成纤维,经亚胺化制成PI纤维,聚合物分子带有嘧啶单元,以提高力学性能 | 1.5 | 340 | 俄罗斯 |
5.1 | 285 |
年代 | 纺丝概况 | 代表性指标 | 主要研制国 | |
---|---|---|---|---|
强度/GPa | 模量/GPa | |||
20世纪60~70年代 | 用干法或干湿法将PAA纺成纤维,再经亚胺化制备PI纤维 | 0.8 | 9.5 | 美国、日本、中国 |
20世纪80年代 | 用干湿法将PI直接纺成纤维,聚合物分子带有侧链以改善其可溶性 | 3.2 | 174 | 美国、日本、苏联 |
20世纪90年代 | 用湿法将PAA纺成纤维,经亚胺化制成PI纤维,聚合物分子带有嘧啶单元,以提高力学性能 | 1.5 | 340 | 俄罗斯 |
5.1 | 285 |
国别 | 公司名称 | 产品/产能 | 相关信息 |
---|---|---|---|
美国 | 杜邦 | Kapton®薄膜,12条生产线,产能2 640 t/a; Vespel®塑料,比陶瓷及其他工业塑料更轻便 | 杜邦还拥有多种以Kapton®为基础的产品,如Pyralux®等 |
德国 | 赢创工业 | P84纤维 | 用于各种等级的纤维和纸浆、溶液和粉末;使用烧结技术将PI粉末制成半成品 |
沙特 |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 Extem®树脂 | 销售市场面向欧洲、亚洲、美洲,可以是薄膜和型材 |
日本 |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 Upilex®薄膜、Yupia®涂料、Peti®树脂、UIP®粉末 | Peti系列是获得了美国NASA生产销售许可的树脂制品 |
钟渊化学株式会社 | Apical薄膜,9条生产线,产能3 200 t/a | 可用于层压板生产,主要工厂为滋贺工厂,共5套生产设备 |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Aurum®热塑性PI树脂 | 产品分为本料、纤维增强、滑动材料;可用于薄膜、纤维、复材基材、半导体等 | |
韩国 | SKC Kolon PI | LV耐高温、GC黑色覆膜、GF层压板、GFW白色覆膜、GL低膨胀系数;产能2 740 t/a | 专注生产和研发PI薄膜的企业 |
比利时 | 索尔维 | Torlon® | 共15个系列产品,包括涂料、树脂、粉末 |
国别 | 公司名称 | 产品/产能 | 相关信息 |
---|---|---|---|
美国 | 杜邦 | Kapton®薄膜,12条生产线,产能2 640 t/a; Vespel®塑料,比陶瓷及其他工业塑料更轻便 | 杜邦还拥有多种以Kapton®为基础的产品,如Pyralux®等 |
德国 | 赢创工业 | P84纤维 | 用于各种等级的纤维和纸浆、溶液和粉末;使用烧结技术将PI粉末制成半成品 |
沙特 |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 | Extem®树脂 | 销售市场面向欧洲、亚洲、美洲,可以是薄膜和型材 |
日本 | 宇部兴产株式会社 | Upilex®薄膜、Yupia®涂料、Peti®树脂、UIP®粉末 | Peti系列是获得了美国NASA生产销售许可的树脂制品 |
钟渊化学株式会社 | Apical薄膜,9条生产线,产能3 200 t/a | 可用于层压板生产,主要工厂为滋贺工厂,共5套生产设备 | |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 Aurum®热塑性PI树脂 | 产品分为本料、纤维增强、滑动材料;可用于薄膜、纤维、复材基材、半导体等 | |
韩国 | SKC Kolon PI | LV耐高温、GC黑色覆膜、GF层压板、GFW白色覆膜、GL低膨胀系数;产能2 740 t/a | 专注生产和研发PI薄膜的企业 |
比利时 | 索尔维 | Torlon® | 共15个系列产品,包括涂料、树脂、粉末 |
公司名称 | 产品名称 | 技术及产能 | 研发及相关信息 |
---|---|---|---|
达迈科技 | TH、TL、TX; BK黑色、OT无色、WB白色 | 目前共5条生产线 | 专注生产PI薄膜,年营收超过20亿台币 |
长春高琦 | PI纤维、PI特种纸、PI薄膜 | 生产基地6万平方米,容纳12条生产线 | 最大股东为深圳惠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股东是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 |
株洲时代 | 电子级TN型PI薄膜,可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和IC封装基板 | 化学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产能500 t/a | 2015年建成国内首条化学亚胺法制膜中试线 |
江苏奥神 | PI纤维Supion(短纤和长丝) | 干法纺丝生产技术,产能2 000 t/a | 建有江苏省聚酰亚胺纤维材料工厂技术研究中心,与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合作 |
深圳丹邦 | PI单、双面基材 | 化学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产能300 t/a | 微电子级PI薄膜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于2017年实现量产 |
深圳瑞华泰 | PI薄膜 | 热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产能1 500 t/a | 与中科院化学所在深圳建立联合实验室,包括生产制造基地、产品检测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从事PI薄膜产业化生产和研究 |
桂林电科院 | PI薄膜 | 热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产能1 280 t/a | 桂林所拥有桂林双轴定向薄膜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宁波今山电子 | 防静电PI薄膜、高导热PI薄膜、超导热石墨膜、添加纳米填料的多功能PI系列产品 | 热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 | 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清华大学等高等研究院所密切合作,拥有生产线及相关检验设备 |
江苏先诺 | 高强高模PI长纤、耐高温PI长纤,PI短纤,PI纤维织物 | 两步湿法纺丝生产技术,年产能可达千吨 | 技术来自北京化工大学和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公司名称 | 产品名称 | 技术及产能 | 研发及相关信息 |
---|---|---|---|
达迈科技 | TH、TL、TX; BK黑色、OT无色、WB白色 | 目前共5条生产线 | 专注生产PI薄膜,年营收超过20亿台币 |
长春高琦 | PI纤维、PI特种纸、PI薄膜 | 生产基地6万平方米,容纳12条生产线 | 最大股东为深圳惠程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股东是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所 |
株洲时代 | 电子级TN型PI薄膜,可用于柔性印刷电路板和IC封装基板 | 化学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产能500 t/a | 2015年建成国内首条化学亚胺法制膜中试线 |
江苏奥神 | PI纤维Supion(短纤和长丝) | 干法纺丝生产技术,产能2 000 t/a | 建有江苏省聚酰亚胺纤维材料工厂技术研究中心,与东华大学、纤维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合作 |
深圳丹邦 | PI单、双面基材 | 化学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产能300 t/a | 微电子级PI薄膜研发与产业化项目于2017年实现量产 |
深圳瑞华泰 | PI薄膜 | 热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产能1 500 t/a | 与中科院化学所在深圳建立联合实验室,包括生产制造基地、产品检测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从事PI薄膜产业化生产和研究 |
桂林电科院 | PI薄膜 | 热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产能1 280 t/a | 桂林所拥有桂林双轴定向薄膜成套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宁波今山电子 | 防静电PI薄膜、高导热PI薄膜、超导热石墨膜、添加纳米填料的多功能PI系列产品 | 热亚胺法、双向拉伸制造技术 | 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清华大学等高等研究院所密切合作,拥有生产线及相关检验设备 |
江苏先诺 | 高强高模PI长纤、耐高温PI长纤,PI短纤,PI纤维织物 | 两步湿法纺丝生产技术,年产能可达千吨 | 技术来自北京化工大学和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成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
1 | 丁孟贤. 聚酰亚胺——化学、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材料[M] .(第二版)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4. |
2 | 祖梦祎,田国峰,齐胜利,等. 聚酰亚胺纤维纸基锂离子电池隔膜[C]//2017全国高分子年会,成都:2017:621. |
3 | 汪家铭. 聚酰亚胺纤维发展概况与应用前景[J].石油化工与经济,2011,27(4): 58⁃62. |
WANG J M.Development Survey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Polyimide Fiber[J].Technology & Economics in Petrochemicals, 2011,27(4): 58⁃62. | |
4 | 李小兰. 含氟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其结构与性能研究[D].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19. |
5 | 李鸿韬. 低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深圳: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2020. |
6 | 高连勋. 聚酰亚胺纤维[M] .(第一版)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7:2⁃15. |
7 | 孙国华,张信,武德珍,等. 高性能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2021,35(9):147⁃155. |
SUN G H, ZHANG X, WU D Z, Hou Lianlong. Research progress in high⁃performance polyimide composites [J]. China Plastics, 2021, 35(9): 147⁃155. | |
8 | 孙国华. 基于芳杂环聚合物纤维的制备、微结构调控及其性能研究[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21. |
9 | 今井淑夫,横田力男. 聚酰亚胺的基础和应用[M].(汉语版影印本. 贺飞峰,吴忠文,译.) 日本:日本聚酰亚胺研究会编,2002:1⁃25. |
10 | Marston Taylor Bogert, Roemer Rex Renshaw. 4⁃Amino⁃o⁃phthalic acid and some of its derivatives[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1908. 30(7): 1 135⁃1 144. |
11 | Hergenrother P M. The Use, Design, Synthesis, and Properties of High Performance/High Temperature Polymers: An Overview[J]. High Performance Polymers, 2003. 15(1): 3⁃45. |
12 | 李生柱,吴建华,朱小华,等. 高性能聚酰亚胺的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2002,30(6):19⁃24. |
LI S Z, WU J H, ZHU X H, et al. Progress of high performance polyimides[J]. New Chemical Materials, 2002, 30(6): 19⁃24. | |
13 | 邹盛欧. 聚酰亚胺发展动向[J]. 化工新型材料,1999,3: 3⁃6. |
ZOU S G. Development trend in polyimide[J]. New Chemical Materials, 1999, 3: 3⁃6. | |
14 | 宋晓峰. 聚酰亚胺的研究与进展[J]. 纤维复合材料,2007,3(33):33⁃37. |
Song X F. Reserch and progress of polyimides[J]. Fiber Composites, 2007, 3(33): 33⁃37. | |
15 | 李华南,封伟,王挺. 聚酰亚胺合成及应用进展[J]. 吉林建筑大学学报,2017,34(2): 102⁃106. |
16 | Yoshikazu Sasaki, Takatsuki Hiroshi Inoue, Hirakata Ichiro Sasaki,et al.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imide solutions: US4290936A[P]. 1981⁃09⁃22. |
17 | Yoshihiro Oie T C. Hiroshi Itatani. Process for preparing polyimide resins: US5502143A[P], 1996⁃03⁃26. |
18 | 廖学明,吕兴军,佘万能,等. 聚酰亚胺合成方法的比较研究[J]. 绝缘材料,2008,41(4):33⁃37. |
LIAO X M, LYU X J, SHE W N, et al.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yimide synthesis methods[J]. Insulating Materials, 2008, 41(4): 33⁃37. | |
19 | 周宏福,刘润山. 聚酰亚胺的合成与改性研究[J]. 合成技术及应用,2009,24(1):35⁃39. |
20 | Sroog C E. Aromatic polypyromellitimides from aromatic polyamic acids[J].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1965. 3: 1 373⁃1 390. |
21 | Haba Osamu, Okazaki Masaki, Nakayama Tomonari, et al. Positive⁃working alkaline⁃developable photosensitive polyimide precursor based on polyisoimide using diazonaphthoquinone as a dissolution inhibitor[J]. Polymer, 1997. 10(1): 55⁃60. |
22 | Seino Hiroshi, Heba Osamu, Ueda Mitsuru, et al. Photosensitive polyimide⁃precursor based on polyisoimide demensionally stable polyimide with a low dielectric constant[J]. Polymer, 1999. 40(3): 551⁃558. |
23 | Takahashi Y. Synthesis of aromatic polyimide film by vacuum deposition polymerization[J].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 Technology A: Vacuum, Surfaces, and Films, 1987. 5(4): 2 253⁃2 256. |
24 | Alfonso E L, Chen S H, Gram R Q, et al. Properties of polyimide shells made using vapor phase deposition[J].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1998. 13(10): 2 988⁃3 000. |
25 | 姚红,李赛,张占文,等. 气相沉积法制备聚酰亚胺薄膜的初步研究[J]. 表面技术,2011,40(6):53⁃57. |
YAO H, LI S, ZHANG Z W, et al. Investigation on vapor deposition polymerization method to prepare polyimide film[J]. Surface Technology, 2001, 40(6): 53⁃57. | |
26 | 张占文,王朝阳,钟发春,等. 聚酰胺酸合成工艺研究[J]. 强激光与离子束,2002,14(2):261⁃264. |
ZHANG Z W, WANG C Y, ZHONG F C,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technology of synthetic polypyromellitamic acid[J]. High Power Laser and Particle Beams, 2002, 14(2): 261⁃264. | |
27 | 袁海朝,徐锋,李腾,等. 聚酰胺酸浆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112358639[P]. 2021⁃02⁃12. |
28 | 李婷婷. 聚酰胺酸分子量的GPC表征及Mark⁃Houwink方程参数的确定[D]. 江西:江西师范大学,2007. |
29 | LI W H, JIANG H, Eashoo M,et al. High⁃performance aromatic polyimide fibres[J].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1996. 31: 4 423⁃4 431. |
30 | 刘润山,郭铁东,赵文秀. 芳香聚酰亚胺化学若干问题[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4,5(2):15⁃19. |
LIU R S, GUO T D, ZHAO W X. Some discussion on the chemistry of aromatic polyimide[J]. Polymeric 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1994, 5(2): 15⁃19. | |
31 | BOWER G M, FROST L W. Aromatic polyimides[J]. Journal of Polymer Science: Part A, 1963, 1(10): 3 135⁃3 150. |
32 | Dine⁃Hart R A, Wright W W. Preparation and fabrication of aromatic polyimides[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icence, 1967, 11(5): 609⁃627. |
33 | Ya Ardashnikov A, Ye Kardashn I, Pravednikov A N. The nature of the equilibrium in the reaction of aromatic anhydrides with aromatic amines and its role in synthesis of polyimides[J]. Polymer Science USSR, 1971,13(8): 2 092⁃2 100. |
34 | 新思界网.聚酰亚胺(PI)技术待突破 2024年全球市场超30亿美元[EB/OL] (2019⁃06⁃13)[2022⁃05⁃15].. |
35 | LIU J G, Yasuhiro Nakamura, Yuji Shibasaki, et al. High refractive index polyimides derived from 2,7⁃bis(4⁃aminophenylenesulfanyl)thianthrene and aromatic dianhydrides[J]. Macromolecules, 2007, 40(13): 4 614⁃4 620. |
36 | WANG Y W, CHEN W C. Synthesis, properties, and anti⁃reflective applications of new colorless polyimide⁃inorganic hybrid optical materials[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70(5): 769⁃775. |
37 | 崔晶,张培斌,刘京妮,等. 聚酰亚胺前驱体、聚酰亚胺和聚酰亚胺膜及其制法和应用:CN114106322A[P].2022⁃03⁃01. |
38 | Francis Elliott Rogers, Wilmington Del. Polyamide⁃acids and polyimides from hexafluoropropylidine bridged diamine: US 3356648A[P].1967⁃12⁃05. |
39 | 刘伟,赵丹鹤. 一种用于柔性折叠屏幕的CPI硬化膜:CN110467739A[P].2019⁃11⁃19. |
40 | 郭海泉,杨正慧,康传情,等. 一种高强度低热膨胀透明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CN112194792A[P].2021⁃01⁃08. |
41 | 朱敏,雷霆. 一种含有氢键的透明聚酰亚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CN113045756A[P].2021⁃06⁃29. |
42 | 李林霜. 一种柔性盖板及其制作方法:CN112322036A[P].2021⁃02⁃05. |
43 | 李林霜. 聚酰亚胺薄膜、柔性显示屏及其制备方法:CN113980465A[P].2022⁃01⁃28. |
44 | 胡知之,鲁云华,刘兆滨,等. 含吡啶环结构的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CN112646182A[P].2021⁃04⁃13. |
45 | 江艳艳,任茜,王振中,等. 一种无色透明聚酰亚胺薄膜及其制备方法:CN112375241B[P].2021⁃05⁃11. |
46 | GROUP UBE.[2022-05-18] |
47 | Gibbs H H, Breder C V. High temperature laminating resins based on melt fusible polyimides[J]. ACS Polymer Preperation, 1974. 15(1): 775. |
48 | Takekoshi T, OlsenC E. Abstract from 32nd IUPAC internation symposium on macromolecules[C]//Kyoto: 1988:464. |
49 | Tamai S, Ohta M, Kawashima S, et al. Polyimides, process for the preparation thereof and polyimide resin compositions: US5288843A[P].1994⁃02⁃22. |
50 | Tamai S, Shibuya T K A, Yamaguchi A.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rmally stable semicrystalline polyimide based on 3,4’⁃oxydianiline and 3,3’,4,4’⁃biphenyltetracarboxylic dianhydride[J]. Polymer, 2001. 42(6): 2 373⁃2 378. |
51 | Progar D J, V L B, St Chair T L. Polyimide adhesives: US4065345A[P].1977⁃12⁃27. |
52 | St ClairT L, Proger D J. Adhesive evaluation for new forms of LARCTM⁃TPI[J]. Journal of Adhesion, 1994, 47(1): 67⁃82. |
53 | 山口彰宏,太田正博,玉井正司,等. 第44回高分子学会年次大会[C]//Japan: 1995:84. |
54 | Robert Samuel Irwin, Charles Edgar Smullen. Formation of polypyromellitimide filaments: US3415782A[P].1968⁃12⁃10. |
55 | MIKHAJLOVICH G M. Procedure for production of polyamido⁃acidic solution for fibre forming: RU2394947C1[P].2010⁃07⁃20. |
56 | 张清华,赵昕,董杰,等. 聚酰亚胺高性能纤维[M].(第一版)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2019:5⁃6. |
57 | 刘延波,马素梅,曹红,等. 双向拉伸取向复合增强电纺膜技术[J].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16,35(3):21⁃27. |
LIU Y B, MA S M, CAO H, et al. Composite enhancement technology of electrospum membrane with biaxial stretch and orientation[J]. Journnal of Tianji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016, 35(3): 21⁃27. |
[1] | 贾明印, 董贤文, 王佳明, 陈轲. 浸渍方式对纤维增强聚酰胺6复合材料真空袋压成型工艺及性能的影响[J]. 中国塑料, 2022, 36(9): 1-6. |
[2] | 张林, 夏章川, 何亚东, 信春玲, 王瑞雪, 任峰. 等离子体射流载气流量大小对玻璃纤维改性效果影响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22, 36(9): 7-15. |
[3] | 高永红, 彭梦蜜, 金清平. 温度对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影响试验研究[J]. 中国塑料, 2022, 36(9): 16-23. |
[4] | 马国成, 何圳, 陈少军. 醋酸纤维素的降解性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 2022, 36(9): 111-121. |
[5] | 李卓琳, 牟文英, 丁玉梅. 医用防辐射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中国塑料, 2022, 36(9): 193-201. |
[6] | 杨超永, 郭金强, 王富玉, 张玉霞. 高性能塑料薄膜制备方法及改性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 2022, 36(9): 167-179. |
[7] | 余大荣, 辛勇.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 2022, 36(8): 135-145. |
[8] | 陈佰全, 郑友明, 田际波, 张磊, 王金松, 林夏洁, 段亚鹏. 高含量玻璃纤维增强阻燃聚酰胺材料的制备与性能[J]. 中国塑料, 2022, 36(8): 42-48. |
[9] | 杜青, 何祎, 余坦竟, 蓝艳姣, 赵彦芝, 周菊英. 取向PAN/MWCNTs与热塑性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及表征[J]. 中国塑料, 2022, 36(8): 49-55. |
[10] | 熊一鸣, 宋季岭, 秦舒浩, 龙雪彬, 鲁显睿. 改性热塑性淀粉的制备及其与PBAT复合薄膜的性能[J]. 中国塑料, 2022, 36(8): 69-72. |
[11] | 李果, 朱惠豪, 马玉录, 王玉, 吉华建, 谢林生. 导热型微孔透气薄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中国塑料, 2022, 36(7): 14-20. |
[12] | 冯冰涛, 王晓珂, 张信, 孙国华, 汪殿龙, 侯连龙, 马劲松. 连续碳纤维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 2022, 36(7): 165-173. |
[13] | 周舒毅, 朱敏, 刘忆颖, 曹舒惠, 蔡启轩, 聂慧, 张玉霞, 周洪福. 高分子止血材料研究进展[J]. 中国塑料, 2022, 36(7): 74-84. |
[14] | 杨一飞, 王明欢, 李杰, 何亚东, 信春玲, 任峰. 熔融浸渍工艺参数对纤维束渗透率影响的研究[J]. 中国塑料, 2022, 36(7): 85-92. |
[15] | 黄雪梅, 柳和生, 黄兴元, 余忠, 江诗雨. U型件的气体辅助挤出成型工艺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 中国塑料, 2022, 36(7): 93-103.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