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塑料》编辑部 ©2008-2024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 邮编:100048
编辑部:010-68985541 联系信箱:cp@plaschina.com.cn
广告部/发行部:010-689852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中国塑料 ›› 2017, Vol. 31 ›› Issue (4): 81-8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17.04.015
何彬1,张跃飞2,周培章1,任晓琼1,何娟1
摘要: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硫酸钙晶须进行表面改性,对改性前后硫酸钙晶须的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β成核剂(TMB-5)、改性后的硫酸钙晶须(K-CSW)及K-CSW/TMB-5复合成核剂改性聚丙烯(PP)的结晶和熔融行为,并着重研究了K-CSW与TMB-5在PP中的协同成核改性效果。结果表明,硅烷偶联剂已成功偶联于硫酸钙晶须的表面,K-CSW可有效促进PP β晶型的形成,且K-CSW与TMB-5在PP中具有明显的协同成核效果,对PP结晶峰温度和β晶成核能力的提升也更加显著;当PP中TMB-5添加量为0.2 %(质量分数,下同)、K-CSW添加量为2 %时,改性后PP中β晶的相对含量高达90.1 %,结晶峰温度从纯PP的122.3 ℃升高至12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