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公网安备11010802034965号
京ICP备13020181号-2
《中国塑料》编辑部 ©2008-2024 版权所有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11号 邮编:100048
编辑部:010-68985541 联系信箱:cp@plaschina.com.cn
广告部/发行部:010-68985253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中国塑料 ›› 2025, Vol. 39 ›› Issue (10): 25-28.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5.10.005
史立强1,2(
), 姜振春1,2, 郝伟刚1,2, 高文涛1,2, 毛蕾1,2, 尚伟伟1,2(
), 王颖赛3(
)
SHI Liqiang1,2(
), JIANG Zhenchun1,2, HAO Weigang1,2, GAO Wentao1,2, MAO Lei1,2, SHANG Weiwei1,2(
), WANG Yingsai3(
)
摘要:
采用不同形态和粒径的芦苇填充可降解材料聚乳酸(PLA),研究了芦苇粉粒径(7 μm、20 μm、50 μm)对力学性能的影响,芦苇粉粒径在50μm时冲击性能和弯曲模量最好,悬臂梁缺口冲击(23 ℃)可达3 kJ/㎡,弯曲模量可达3 690 MPa,芦苇粉粒径在20 μm时最差。探究了芦苇粉形态(芦苇粉、芦苇母粒)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随着芦苇粉的加入熔体流动速率下降,芦苇母粒因为添加了白油,可有效改善PLA芦苇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PLA芦苇母粒复合材料较不添加芦苇复合材料提高了冲击性能,但弯曲强度下降,弯曲模量上升,而且PLA芦苇母粒复合材料弯曲模量效果提升更明显。验证了芦苇母粒添加含量的不同,密度由于芦苇微观结构和细胞壁密度大,使PLA芦苇母粒复合材料的密度随着芦苇母粒含量(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的增加而增大,弯曲强度和拉伸强度呈下降的趋势,弯曲模量呈上升的趋势。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冲击断口的微观结构,芦苇粉和PLA基体有较好的界面黏合力。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