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性能
宫政, 李为杰, 赵玲, 胡冬冬
摘要 (
326 )
PDF (3290 KB)(
326
)
HTML (
21 )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MC)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双单体,制备出具有长链支化结构和交联结构等规聚丁烯⁃1(iPB⁃1),并采用超临界CO2发泡制备iPB⁃1发泡材料。研究扩链改性对iPB⁃1的熔融结晶、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链支化结构提高了iPB⁃1的结晶温度并降低了iPB⁃1结晶度;改性iPB⁃1的熔体黏弹性提高、松弛时间增加、剪切稀化现象更为明显,同时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硬化现象;长链支化改性iPB⁃1具有更宽的发泡温度区间和更均匀的泡孔结构。
宫政 李为杰 赵玲 胡冬冬
2023, 37 (12):
1-6;
摘要 (
0 )
PDF (0 KB)(
0
)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MC)和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为双单体,制备出具有长链支化结构和交联结构等规聚丁烯-1(iPB-1),并采用超临界CO2发泡制备iPB-1发泡材料。研究扩链改性对iPB-1的熔融结晶、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长链支化结构提高了iPB-1的结晶温度并降低了iPB-1结晶度;改性iPB-1的熔体黏弹性提高、松弛时间增加、剪切稀化现象更为明显,同时表现出显著的应变硬化现象;长链支化改性iPB-1具有更宽的发泡温度区间和更均匀的泡孔结构。
材料与性能
王垚, 肖湲, 程传锐, 赵芃, 张晨, 熊道英, 江川霞, 张鹤
摘要 (
221 )
PDF (5380 KB)(
266
)
HTML (
11 )
研究了基于环氧微胶囊与胺类微胶囊的双组分自修复环氧树脂在自修复防腐蚀环氧涂层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相关性能,包括自修复涂层的使用环境、自修复涂层的热稳定性、自修复涂层修复后防腐蚀性能的长效稳定性、自修复涂层自身的长效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自修复体系在水环境下修复时仍然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中高温热处理(80 ℃下24 h或200 ℃下5 min)不会降低该自修复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损伤修复后自修复涂层的长效(180天)防腐蚀性能出色,同时,自修复防腐蚀涂层自身也具有较好的长效稳定性。
王垚 肖湲 程传锐 赵芃 张晨 熊道英 江川霞 张鹤
2023, 37 (12):
7-13;
摘要 (
0 )
PDF (0 KB)(
0
)
研究了基于环氧微胶囊与胺类微胶囊的双组分自修复环氧树脂在自修复防腐蚀环氧涂层实际应用中所涉及的相关性能,包括自修复涂层的使用环境、自修复涂层的热稳定性、自修复涂层修复后防腐蚀性能的长效稳定性、自修复涂层自身的长效稳定性。结果表明,该自修复体系在水环境下修复时仍然具有优异的防腐蚀性能,中高温热处理(80 ℃下24 h或200 ℃下5 min)不会降低该自修复涂层的防腐蚀性能,损伤修复后自修复涂层的长效(180天)防腐蚀性能出色,同时,自修复防腐蚀涂层自身也具有较好的长效稳定性。
材料与性能
孙子佳, 雒翠梅, 王启航, 王旭洁, 母军
摘要 (
235 )
PDF (2644 KB)(
240
)
HTML (
12 )
以竹剩余物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晶(L⁃CNC),利用单宁酸(TA)中邻苯二酚基团的化学反应活性,将十八胺(ODA)接枝到L⁃CNC表面对其改性,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乳酸(PLA)复合膜,探讨了改性前后不同含量L⁃CNC对PLA复合膜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紫外屏蔽性能及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DA通过TA接枝到L⁃CNC表面可以提高L⁃CNC与PLA的相容性;当改性物ODA⁃TA@L⁃CNC的含量为PLA的1 %(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0.42 %和8.55 MJ/m3,是纯PLA膜的4倍和11倍,拉伸强度达到46.84 MPa;疏水性能得到显著改善,1 min内接触角稳定达到约100°;当ODA⁃TA@L⁃CNC含量为1.5 %时,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9.30 %,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紫外区波长范围内的平均阻隔比为44.81 %,可以屏蔽大部分UVB(280~320 nm)光谱。
孙子佳 雒翠梅 王启航 王旭洁 母军
2023, 37 (12):
14-22;
摘要 (
0 )
PDF (0 KB)(
0
)
以竹剩余物为原料制备木质纤维素纳米晶(L-CNC),利用单宁酸(TA)中邻苯二酚基团的化学反应活性,将十八胺(ODA)接枝到L-CNC表面对其改性,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乳酸(PLA)复合膜,探讨了改性前后不同含量L-CNC对PLA复合膜力学性能、抗氧化性能、紫外屏蔽性能及疏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ODA通过TA接枝到L-CNC表面可以提高L-CNC与PLA的相容性;当改性物ODA-TA@L-CNC的含量为PLA的1 %(质量分数,下同)时,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和断裂韧性分别为20.42 %和8.55 MJ/m3,是纯PLA膜的4倍和11倍,拉伸强度达到46.84 MPa;疏水性能得到显著改善,1 min内接触角稳定达到约100°;当ODA-TA@L-CNC含量为1.5 %时,复合膜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为49.30 %,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在紫外区波长范围内的平均阻隔比为44.81 %,可以屏蔽大部分UVB(280~320 nm)光谱。
材料与性能
王容容, 江涛, 孙少阳, 周洲, 汪翔, 申莹, 邢剑
摘要 (
231 )
PDF (2561 KB)(
257
)
HTML (
7 )
为研究“一步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杂化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酰亚胺纤维(P84)和MWCNTs为原料,制备了平均直径为(196.61±108.56) nm的多级结构MWCNTs杂化PI纳米纤维膜(PI/MWCNTs),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首先,将P84纤维(分解温度为620 ℃)溶解后再经静电纺丝,制备的PI纳米纤维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分解温度(590 ℃)略微降低,但热稳定性依然很好;然后,随着MWCNTs的加入,与纯PI纳米纤维相比,在不影响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的情况下,杂化纳米纤维直径逐渐降低,结构规整性提高,因而Tg(312 ℃)略有提升,适当加入MWCNTs还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MWCNTs的质量分数为0.5 %时,杂化纤维膜的拉伸强度较纯PI纳米纤维膜提高了65 %。
王容容 江涛 孙少阳 周洲 汪翔 申莹 邢剑
2023, 37 (12):
23-28;
摘要 (
0 )
PDF (0 KB)(
0
)
为研究“一步法”制备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杂化聚酰亚胺(PI)纳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采用静电纺丝技术,以聚酰亚胺纤维(P84)和MWCNTs为原料,制备了平均直径为(196.61±108.56) nm的多级结构MWCNTs杂化PI纳米纤维膜(PI/MWCNTs),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首先,将P84纤维(分解温度为620 ℃)溶解后再经静电纺丝,制备的PI纳米纤维化学结构未发生改变,分解温度(590 ℃)略微降低,但热稳定性依然很好;然后,随着MWCNTs的加入,与纯PI纳米纤维相比,在不影响其化学结构和热稳定性的情况下,杂化纳米纤维直径逐渐降低,结构规整性提高,因而Tg(312 ℃)略有提升,适当加入MWCNTs还可显著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当MWCNTs的质量分数为0.5 %时,杂化纤维膜的拉伸强度较纯PI纳米纤维膜提高了65 %。
材料与性能
戴熙瀛, 张翀, 万彩霞, 杨威, 邢照亮
摘要 (
285 )
PDF (1413 KB)(
218
)
HTML (
6 )
侧重研究了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电容膜加工工艺对击穿场强的影响关系,及其背后影响击穿场强的微观结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击穿场强的微观结构包括结晶度、无定形区分子链运动能力及粗糙度,结晶度越高、无定形区分子链运动能力越受限、粗糙度越小,击穿场强越高;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纵向拉伸温度来降低无定形区分子链运动能力和粗糙度,此外,可以通过提高横向拉伸温度来提高结晶度,从而实现提高击穿场强的目的;BOPP电容膜加工⁃结构⁃性能之间关系的建立为产线改善产品击穿场强提供了基础依据。
戴熙瀛 张翀 万彩霞 杨威 邢照亮
2023, 37 (12):
29-34;
摘要 (
0 )
PDF (0 KB)(
0
)
侧重研究了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电容膜加工工艺对击穿场强的影响关系,及其背后影响击穿场强的微观结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击穿场强的微观结构包括结晶度、无定形区分子链运动能力及粗糙度,结晶度越高、无定形区分子链运动能力越受限、粗糙度越小,击穿场强越高;在加工过程中,可以通过适当降低纵向拉伸温度来降低无定形区分子链运动能力和粗糙度,此外,可以通过提高横向拉伸温度来提高结晶度,从而实现提高击穿场强的目的;BOPP电容膜加工?结构?性能之间关系的建立为产线改善产品击穿场强提供了基础依据。
材料与性能
雷鸣, 夏庚培, 江瑜, 艾道义, 游宗英, 喻思亚, 涂建磊, 成皓楠, 向维, 黄代麒
摘要 (
256 )
PDF (4006 KB)(
321
)
HTML (
5 )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注塑的加工方式制备了聚醚醚酮(PEEK)/氟化石墨复合材料,并采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其与304#钢环、45#钢环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磨面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摩擦学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PEEK复合材料与304#钢环的摩擦因数随氟化石墨添加量的增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与45#钢环的摩擦因数变化并不明显;当氟化石墨添加量低于10 %时,PEEK复合材料与45#钢环摩擦时展示出更低的摩擦因数;当氟化石墨添加量超过于15 %时,PEEK复合材料与304#钢环展示出更低的摩擦因数;就不同载荷而言,PEEK/氟化石墨复合材料与两种摩擦环在300 N的重载荷下均表现出较差的摩擦学性能,而在100 N的低载荷下表现出较高的摩擦因数,但体积磨损率较低。
雷鸣 夏庚培 江瑜 艾道义 游宗英 喻思亚 涂建磊 成皓楠 向维 黄代麒
2023, 37 (12):
35-40;
摘要 (
0 )
PDF (0 KB)(
0
)
采用熔融共混挤出-注塑的加工方式制备了聚醚醚酮(PEEK)/氟化石墨复合材料,并采用环-块摩擦磨损试验机探究其与304#钢环、45#钢环的摩擦学性能,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磨面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摩擦学机理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PEEK复合材料与304#钢环的摩擦因数随氟化石墨添加量的增大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与45#钢环的摩擦因数变化并不明显;当氟化石墨添加量低于10 %时,PEEK复合材料与45#钢环摩擦时展示出更低的摩擦因数;当氟化石墨添加量超过于15 %时,PEEK复合材料与304#钢环展示出更低的摩擦因数;就不同载荷而言,PEEK/氟化石墨复合材料与两种摩擦环在300 N的重载荷下均表现出较差的摩擦学性能,而在100 N的低载荷下表现出较高的摩擦因数,但体积磨损率较低。
材料与性能
孙乙博, 刘亚宁, 芦浩凡, 陈士宏, 王向东, 武丽丽
摘要 (
306 )
PDF (1721 KB)(
362
)
HTML (
10 )
用多官能环氧基扩链剂CE与抗氧剂B215对线形聚酰胺66(PA66)熔融扩链改性,并采用釜压发泡的方法,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的微孔CEPA66泡沫。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等表征了样品结晶、储能模量、复数黏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扩链剂CE的引入形成了支化PA66,CE有效地提高了PA66的熔体强度;优选了CE的添加量获得了高支化、低交联的PA66,并成功制得了PA66微孔泡沫;当CE添加量为4.0份、饱和温度为275 ℃时,样品泡孔尺寸为23 μm、泡孔密度为3.5×109个/cm3。
孙乙博 刘亚宁 芦浩凡 陈士宏 王向东 武丽丽
2023, 37 (12):
41-46;
摘要 (
0 )
PDF (0 KB)(
0
)
用多官能环氧基扩链剂CE与抗氧剂B215对线形聚酰胺66(PA66)熔融扩链改性,并采用釜压发泡的方法,以超临界CO2为发泡剂制备了一系列不同的微孔CEPA66泡沫。通过差示扫描量热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旋转流变仪等表征了样品结晶、储能模量、复数黏度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扩链剂CE的引入形成了支化PA66,CE有效地提高了PA66的熔体强度;优选了CE的添加量获得了高支化、低交联的PA66,并成功制得了PA66微孔泡沫;当CE添加量为4.0份、饱和温度为275 ℃时,样品泡孔尺寸为23 μm、泡孔密度为3.5×109个/cm3。
加工与应用
王明欢, 刘袁媛, 徐然, 何亚东, 信春玲, 任峰
摘要 (
326 )
PDF (2700 KB)(
179
)
HTML (
10 )
针对现有展纤装置存在的问题,对纤维束展纤机理开展研究,在实验室机械展纤设备的基础上,将振动展纤与气流喷吹展纤相结合,搭建了振动喷吹展纤装置,建立了碳纤维展宽理论模型。并对展纤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气流速度、振动幅度及振动频率有助于提升碳纤维展纤宽度与均匀性,与传统机械展纤工艺相比,能够保证较低的展纤断裂率,所设计的振动喷吹展纤装置可将12 k碳纤维束稳定展宽至17.6 mm,均匀度达到94.7 %,纤维断裂率降低至0.036 %。
王明欢 刘袁媛 徐然 何亚东 信春玲 任峰
2023, 37 (12):
47-53;
摘要 (
0 )
PDF (0 KB)(
0
)
针对现有展纤装置存在的问题,对纤维束展纤机理开展研究,在实验室机械展纤设备的基础上,将振动展纤与气流喷吹展纤相结合,搭建了振动喷吹展纤装置,建立了碳纤维展宽理论模型。并对展纤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适当增大气流速度、振动幅度及振动频率有助于提升碳纤维展纤宽度与均匀性,与传统机械展纤工艺相比,能够保证较低的展纤断裂率,所设计的振动喷吹展纤装置可将12 k碳纤维束稳定展宽至17.6 mm,均匀度达到94.7 %,纤维断裂率降低至0.036 %。
加工与应用
魏驰原, 解静静, 史培鑫, 高乾宏, 李海霞
摘要 (
286 )
PDF (1603 KB)(
526
)
HTML (
17 )
采用压缩热老化法对密封用发泡硅橡胶材料在 180 ℃下进行不同时间的加速老化,对撕裂性能、质量损失率、微观形貌、红外光谱等进行测试分析,并以压缩回弹率作为重要参数对密封用发泡硅橡胶材料进行了寿命评估。并以压缩老化回弹率实验数据评估了发泡硅橡胶材料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36 h内),撕裂强度略微增加,当老化时间大于72 h后,撕裂强度下降;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质量损失率逐 渐增大,在144 h内从0增加到5.5 %;发泡硅橡胶表面分子链在180 ℃热老化下硅橡胶分子链的主链和侧链均发生了断裂,而内部分子链的主链以交联为主,侧链以断裂为主;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发泡硅橡胶表面出现裂缝和气孔,而内部的泡孔由大逐步变小;在23、35、40 ℃下的使用寿命分别为15.65、7.01、5.11年。
魏驰原 解静静 史培鑫 高钱宏 李海霞
2023, 37 (12):
54-59;
摘要 (
0 )
PDF (0 KB)(
0
)
采用压缩热老化法对密封用发泡硅橡胶材料在 180 ℃下进行不同时间的加速老化,对撕裂性能、质量损失率、微观形貌、红外光谱等进行测试分析,并以压缩回弹率作为重要参数对密封用发泡硅橡胶材料进行了寿命评估。并以压缩老化回弹率实验数据评估了发泡硅橡胶材料的使用寿命。结果表明,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36 h内),撕裂强度略微增加,当老化时间大于72 h后,撕裂强度下降;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质量损失率逐 渐增大,在144 h内从0增加到5.5 %;发泡硅橡胶表面分子链在180 ℃热老化下硅橡胶分子链的主链和侧链均发生了断裂,而内部分子链的主链以交联为主,侧链以断裂为主;随着老化时间的增加,发泡硅橡胶表面出现裂缝和气孔,而内部的泡孔由大逐步变小;在23、35、40 ℃下的使用寿命分别为15.65、7.01、5.11年。
加工与应用
李好义, 王逸铭, 丁熙, 张毅, 白静雨, 李斐菲, 张跃勇, 杨卫民
摘要 (
417 )
PDF (1519 KB)(
705
)
HTML (
6 )
利用静电纺微纳米纤维进行药物递送可以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推动静电纺丝在药物释放领域的应用,首先从静电纺载药纤维的制备技术出发,介绍了溶液、乳液、熔体电纺在制备载药纤维方面的特点及优缺点;随后归纳了静电纺载药纤维在药物释放方面的影响因素和药物负载方式;最后总结了静电纺载药纤维在透皮给药、黏膜给药和组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挖掘静电纺丝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潜力。
李好义 王逸铭 丁熙 张毅 白静雨 李斐菲 张跃勇 杨卫民
2023, 37 (12):
60-69;
摘要 (
0 )
PDF (0 KB)(
0
)
利用静电纺微纳米纤维进行药物递送可以实现药物的可控释放,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为进一步推动静电纺丝在药物释放领域的应用,首先从静电纺载药纤维的制备技术出发,介绍了溶液、乳液、熔体电纺在制备载药纤维方面的特点及优缺点;随后归纳了静电纺载药纤维在药物释放方面的影响因素和药物负载方式;最后总结了静电纺载药纤维在透皮给药、黏膜给药和组织工程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挖掘静电纺丝在药物递送领域的应用潜力。
加工与应用
张学敏, 王庆岗, 张雪茹, 李厚补, 齐国权, 丁晗, 高雄, 杨文辉
摘要 (
252 )
PDF (2651 KB)(
317
)
HTML (
8 )
在复合管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了阻隔层,并基于有限元模拟建立了高阻隔非金属柔性复合管三维模型,分析了复合管阻隔层几何及工艺参数对承压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阻隔层最佳参数。结果表明,高阻隔非金属柔性复合管承压时,芳纶增强层应力最大,其次为铝箔阻隔层,内衬层和外保护层应力最低;铝箔阻隔层厚度对复合管承压性能影响最大,其次为摩擦因数的影响,铝箔层宽度和缠绕角度的影响最低;综合考虑管道应力和设计成本,确定铝箔阻隔层最佳厚度为0.15 mm,最佳宽度为200 mm,最佳缠绕角度为70 (°)。
张学敏 王庆岗 张雪茹 李厚补 齐国权 丁晗 高雄 杨文辉
2023, 37 (12):
70-77;
摘要 (
0 )
PDF (0 KB)(
0
)
在复合管结构的基础上添加了阻隔层,并基于有限元模拟建立了高阻隔非金属柔性复合管三维模型,分析了复合管阻隔层几何及工艺参数对承压性能的影响,确定了阻隔层最佳参数。结果表明,高阻隔非金属柔性复合管承压时,芳纶增强层应力最大,其次为铝箔阻隔层,内衬层和外保护层应力最低;铝箔阻隔层厚度对复合管承压性能影响最大,其次为摩擦因数的影响,铝箔层宽度和缠绕角度的影响最低;综合考虑管道应力和设计成本,确定铝箔阻隔层最佳厚度为0.15 mm,最佳宽度为200 mm,最佳缠绕角度为70 (°)。
标准与测试
许丽丹, 李瑜, 徐海云, 项鲁冰, 程德宝, 王志伟
摘要 (
270 )
PDF (1267 KB)(
320
)
HTML (
7 )
分别以聚乙烯混配料(以下简称混配料)、聚乙烯本色料加黑色母料(以下简称白加黑)、聚乙烯本色料加外部回用料为原料经熔融挤出成型制备了聚乙烯管材,按照最新版标准GB/T 15558.2—2023分别对其进行炭黑分散、炭黑含量、灰分含量、氧化诱导时间、断裂伸长率及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等测试,对比研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聚乙烯混配料制成的管材的炭黑分散、炭黑含量、灰分、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等性能均符合标准;但采用白加黑所生产的PE管材,其炭黑含量分散度增大,达到2.6 %以上或者0.7 %以下,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炭黑分散等级为A3级~D级,且呈现不稳定性,炭黑分散等级明显低于混配料(A1);采用白料+外部回用料或混配料+外部回收料的聚乙烯管道制品灰分合格率为35 %;添加了外部回收料的管材制品中,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在混配料加20 %外部回用料中,铁元素含量高达18.4 mg/kg,钙元素含量高达862 mg/kg,且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
许丽丹 李瑜 徐海云 项鲁冰 程德宝 王志伟
2023, 37 (12):
78-83;
摘要 (
0 )
PDF (0 KB)(
0
)
分别以聚乙烯混配料(以下简称混配料)、聚乙烯本色料加黑色母料(以下简称白加黑)、聚乙烯本色料加外部回用料为原料经熔融挤出成型制备了聚乙烯管材,按照最新版标准GB/T 15558.2—2023分别对其进行炭黑分散、炭黑含量、灰分含量、氧化诱导时间、断裂伸长率及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等测试,对比研究性能差异。结果表明,聚乙烯混配料制成的管材的炭黑分散、炭黑含量、灰分、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等性能均符合标准;但采用白加黑所生产的PE管材,其炭黑含量分散度增大,达到2.6 %以上或者0.7 %以下,不能满足标准要求;炭黑分散等级为A3级~D级,且呈现不稳定性,炭黑分散等级明显低于混配料(A1);采用白料+外部回用料或混配料+外部回收料的聚乙烯管道制品灰分合格率为35 %;添加了外部回收料的管材制品中,铁、钙等微量元素的含量明显增加;在混配料加20 %外部回用料中,铁元素含量高达18.4 mg/kg,钙元素含量高达862 mg/kg,且微量金属元素含量分布不均匀。
塑料与环境
霍占斌, 付烨, 翁云宣
摘要 (
444 )
PDF (2850 KB)(
1015
)
HTML (
16 )
研究了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料的生物降解地膜在农田土壤环境和模拟土壤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行为,探究了聚酯相对分子质量、有机填料等因素对两种土壤环境中地膜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过程中,生物降解地膜PBAT分子链酯键断裂、结晶度升高,LN⁃1、LN⁃3、LN⁃5的O/C元素含量比分别增加54 %、105 %、184 %;相同环境中较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酯降解更快;有机填料淀粉能够加快地膜物理崩解和生物降解过程。利用羰基指数变化建立土壤环境降解程度—时间一次、指数以及幂函数方程,其中幂函数方程决定系数最高、相关性最强,并据此建立农田土壤环境与模拟土壤环境地膜降解时间对应幂函数方程关系,实验室模拟了华北平原夏收后翻入农田地膜的降解行为。
霍占斌 付烨 翁云宣
2023, 37 (12):
84-90;
摘要 (
0 )
PDF (0 KB)(
0
)
研究了以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为主要原料的生物降解地膜在农田土壤环境和模拟土壤环境中的生物降解行为,探究了聚酯相对分子质量、有机填料等因素对两种土壤环境中地膜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过程中,生物降解地膜PBAT分子链酯键断裂、结晶度升高,LN-1、LN-3、LN-5的O/C元素含量比分别增加54 %、105 %、184 %;相同环境中较低相对分子质量聚酯降解更快;有机填料淀粉能够加快地膜物理崩解和生物降解过程。利用羰基指数变化建立土壤环境降解程度—时间一次、指数以及幂函数方程,其中幂函数方程决定系数最高、相关性最强,并据此建立农田土壤环境与模拟土壤环境地膜降解时间对应幂函数方程关系,实验室模拟了华北平原夏收后翻入农田地膜的降解行为。
塑料与环境
刘宝莹, 杨晨光, 李广, 朱亦翔, 贺永森, 李清政, 翟华
摘要 (
292 )
PDF (2524 KB)(
468
)
HTML (
7 )
综述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废旧汽车塑料分选领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进展,可以为今后废旧汽车塑料分选技术的研发和设备的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刘宝莹 杨晨光 李广 朱亦翔 贺永森 李清政 翟华
2023, 37 (12):
91-100;
摘要 (
0 )
PDF (0 KB)(
0
)
综述了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废旧汽车塑料分选领域的工作原理和主要应用进展,可以为今后废旧汽车塑料分选技术的研发和设备的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机械与模具
王从晓, 郑家欣, 赵玉印, 苏振乾, 任峰
摘要 (
264 )
PDF (3415 KB)(
304
)
HTML (
7 )
通过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混合段的螺杆构型对PBAT/Tal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中填料的分散均匀性与螺杆中分散分布混合螺纹元件个数成正相关的关系,但分散分布混合元件数量的增加会加剧聚合物的降解,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以先分布后分散的螺纹元件组合方式制备的复合材料展现了最佳性能。
王从晓 郑家欣 赵玉印 苏振乾 任峰
2023, 37 (12):
101-108;
摘要 (
0 )
PDF (0 KB)(
0
)
通过模拟和实验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混合段的螺杆构型对PBAT/Tal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物料中填料的分散均匀性与螺杆中分散分布混合螺纹元件个数成正相关的关系,但分散分布混合元件数量的增加会加剧聚合物的降解,导致力学性能下降;以先分布后分散的螺纹元件组合方式制备的复合材料展现了最佳性能。
机械与模具
蔡厚道, 李贵金, 陈云
摘要 (
240 )
PDF (2105 KB)(
293
)
HTML (
13 )
利用Moldflow软件模拟注塑过程,对比分析模具冷却系统的常规运水设计和随形运水设计冷却水路对产品成型冷却的影响,相比常规运水设计,随形运水设计中产品中心和两侧的最高温度差控制在5 ℃以内,塑件达到顶出温度的冷却时间缩短了17 %,总变形量下降了38.61 %,随形冷却水路的温度均匀性好、冷却效果最佳。为了使产品顺利脱模,采用前模内、外拨块滑块机构,后模斜导柱滑块机构、斜顶机构和“顶针+推块”的联合推出机构完成了一副热流道随形运水注射模具设计,该模具结构设计先进,机械式扣机机构实现了两板模具的顺序开模,保证了模具工作的可靠性。
蔡厚道 李桂金 陈云
2023, 37 (12):
109-114;
摘要 (
0 )
PDF (0 KB)(
0
)
利用Moldflow软件模拟注塑过程,对比分析模具冷却系统的常规运水设计和随形运水设计冷却水路对产品成型冷却的影响,相比常规运水设计,随形运水设计中产品中心和两侧的最高温度差控制在5 ℃以内,塑件达到顶出温度的冷却时间缩短了17 %,总变形量下降了38.61 %,随形冷却水路的温度均匀性好、冷却效果最佳。为了使产品顺利脱模,采用前模内、外拨块滑块机构,后模斜导柱滑块机构、斜顶机构和“顶针+推块”的联合推出机构完成了一副热流道随形运水注射模具设计,该模具结构设计先进,机械式扣机机构实现了两板模具的顺序开模,保证了模具工作的可靠性。
综述
张建忠, 方杨, 张旺斌, 黄腾, 俞友明, 戴进峰, 宋平安
摘要 (
293 )
PDF (588 KB)(
291
)
HTML (
4 )
综述了近年来热固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在阻燃改性方面(包括添加型和反应型阻燃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比较了不同阻燃方式和阻燃种类的优缺点,并对UPR阻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张建忠 方杨 张旺斌 黄腾 俞友明 戴进峰 宋平安
2023, 37 (12):
115-123;
摘要 (
0 )
PDF (0 KB)(
0
)
综述了近年来热固性不饱和聚酯树脂(UPR)在阻燃改性方面(包括添加型和反应型阻燃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应用,比较了不同阻燃方式和阻燃种类的优缺点,并对UPR阻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综述
王梓丞, 杨彪
摘要 (
402 )
PDF (774 KB)(
570
)
HTML (
18 )
从增强阻隔性的策略角度,分别就共聚、共混、填充复合、多层复合和构建表面阻隔涂层等5个方面,对可生物降解阻隔材料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发思路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生物降解阻隔材料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王梓丞 杨彪
2023, 37 (12):
124-134;
摘要 (
0 )
PDF (0 KB)(
0
)
从增强阻隔性的策略角度,分别就共聚、共混、填充复合、多层复合和构建表面阻隔涂层等5个方面,对可生物降解阻隔材料的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未来的研发思路及其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生物降解阻隔材料的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综述
郭文娇, 李娟, 李莹
摘要 (
215 )
PDF (917 KB)(
368
)
HTML (
7 )
介绍了聚丙烯(PP)基纳米复合材料在高压直流(HVDC)电缆绝缘材料中的应用进展,特别关注了纳米填料的各种参数对PP基HVDC电缆绝缘材料电气性能的影响。最后,对PP基纳米复合材料在HVDC电缆绝缘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郭文娇 李娟 李莹
2023, 37 (12):
135-142;
摘要 (
0 )
PDF (0 KB)(
0
)
介绍了聚丙烯(PP)基纳米复合材料在高压直流(HVDC)电缆绝缘材料中的应用进展,特别关注了纳米填料的各种参数对PP基HVDC电缆绝缘材料电气性能的影响。最后,对PP基纳米复合材料在HVDC电缆绝缘材料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