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月刊,1987年创刊  曾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

    ISSN: 1001-9278    CN: 11-1846/TQ

    主管单位: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主办单位: 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

          北京工商大学

          轻工业塑料加工应用研究所

    编辑出版:《中国塑料》编辑部

    邮发代号: 82-371

    国内发行: 北京市报刊发行局

    国外发行: 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检索
2023年 37卷 11期 刊出日期:2023-11-26 上一期
材料与性能

长链支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的制备及其超临界CO2挤出发泡性能研究

冯英健, 胡冬冬, 魏少龙, 钱军, 熊伟, 姚舜, 赵玲

2023, 37 (11): 1-9;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01

摘要 ( 58 ) PDF (3657 KB)( 29 ) HTML ( 2 )

纳米二氧化硅含量对PES基激光烧结件表面质量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陈晖, 钱伟栋, 孙玲胜, 谭博

2023, 37 (11): 10-1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02

摘要 ( 47 ) PDF (1561 KB)( 10 ) HTML ( 2 )

磺化聚砜/黑磷复合质子交换膜制备及性能研究

何泊远, 雷鹤翔, 曹宁, 陈曦, 姚丽菲, 贾伟艺, 连慧琴, 汪晓东, 崔秀国

2023, 37 (11): 15-23;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03

摘要 ( 47 ) PDF (2809 KB)( 11 ) HTML ( 2 )

聚烯烃弹性体的力学性能及对床垫体压分布的影响

潘宏阳, 陈宗勇, 廖廷茂, 袁鸿

2023, 37 (11): 24-3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04

摘要 ( 62 ) PDF (2716 KB)( 16 ) HTML ( 1 )

氯化聚乙烯及专用料的研究进展

万艳红

2023, 37 (11): 35-45;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05

摘要 ( 48 ) PDF (1428 KB)( 12 ) HTML ( 1 )

加工与应用

相变储能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赵合瑾, 万贤, 路佳慧, 张红雨, 郭宝华

2023, 37 (11): 46-61;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06

摘要 ( 74 ) PDF (2855 KB)( 17 ) HTML ( 2 )

类石墨烯氮化碳制备及其在气体分离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张超, 徐双平, 贾宏葛, 张明宇, 蘧延庆, 徐靖宇

2023, 37 (11): 62-73;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07

摘要 ( 46 ) PDF (3213 KB)( 9 ) HTML ( 1 )

基于顶部加热与分步制造的PDMS/SiC功能梯度材料3D打印成形规律研究

王洛唯, 杨建军, 朱嘉乐

2023, 37 (11): 74-80;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08

摘要 ( 34 ) PDF (3224 KB)( 9 ) HTML ( 0 )

食品接触材料中双酚A分析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孙颖, 白林, 任润涵, 尚伟, 翁云宣

2023, 37 (11): 81-86;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09

摘要 ( 41 ) PDF (819 KB)( 6 ) HTML ( 2 )

助剂

环氧大豆油⁃癸二酸低分子量聚酯对PVC增塑性能的研究

杨洋, 韩宇, 翁云宣, 宋鑫宇, 黄志刚, 张彩丽

2023, 37 (11): 87-9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0

摘要 ( 37 ) PDF (2035 KB)( 10 ) HTML ( 1 )

标准与测试

4种方法测定聚烯烃管材和管件中的炭黑含量

李田华, 白林, 孙颖

2023, 37 (11): 95-100;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1

摘要 ( 38 ) PDF (965 KB)( 10 ) HTML ( 0 )

塑料与环境

有机废弃物热解分析技术现状与展望

朱光泽, 周炜, 夏志东, 王晓露, 李炳毅, 郭福, 吴玉锋

2023, 37 (11): 101-116;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2

摘要 ( 39 ) PDF (2998 KB)( 8 ) HTML ( 0 )

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及降解

孙文潇, 杨帆, 侯梦宗, 贺丹丹, 吴慧, 刘强, 张宏

2023, 37 (11): 117-126;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3

摘要 ( 41 ) PDF (1579 KB)( 9 ) HTML ( 0 )

机械与模具

螺杆构型对PLA/PTW共混物性能影响的研究

马秀清, 劳志超, 李明谦, 韩顺涛, 胡楠

2023, 37 (11): 127-13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4

摘要 ( 40 ) PDF (1493 KB)( 9 ) HTML ( 1 )

基于离散元法双螺杆挤出机磨损特性分析

高坤, 闫伟, 刘志刚, 朱向哲

2023, 37 (11): 135-140;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5

摘要 ( 37 ) PDF (3198 KB)( 7 ) HTML ( 1 )

汽车尾门左右窗框饰板气辅注塑模具设计

周纪委, 王明伟, 吴迪, 张文超, 林连明, 于峻伟

2023, 37 (11): 141-148;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6

摘要 ( 42 ) PDF (5169 KB)( 8 ) HTML ( 1 )

综述

聚乙烯管道寿命预测研究进展

武立文, 乔亮, 范峻铭, 闻炯明, 李兆璞, 张毅

2023, 37 (11): 149-162;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7

摘要 ( 42 ) PDF (3299 KB)( 13 ) HTML ( 3 )

含席夫碱结构热固性树脂的研究进展

周子玉, 桑晓明, 耿旭, 陈兴刚

2023, 37 (11): 163-169;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8

摘要 ( 43 ) PDF (904 KB)( 15 ) HTML ( 1 )

高降噪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声学性能研究进展

吕冲, 朱雯雯, 史正雪, 加英姿, 江学良, 游峰, 黄李纲, 姚楚, 刘仿军

2023, 37 (11): 170-177;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19

摘要 ( 36 ) PDF (2975 KB)( 10 ) HTML ( 1 )

生物基材料在碘吸附中的研究进展

马俊丞, 徐双平, 王馨甜, 贾宏葛, 张明宇, 蘧延庆

2023, 37 (11): 178-191;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3.11.020

摘要 ( 33 ) PDF (3332 KB)( 20 ) HTML ( 2 )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长玻璃纤维增强PA66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张九夫, 罗开强, 徐军, 郭宝华
中国塑料    2022, 36 (3): 1-8.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2.03.001
摘要1157)   HTML292)    PDF(pc) (2668KB)(514)    收藏

利用定制的熔融浸渍装置制备了长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66(PA66/LGF)复合材料,并对其力学性能、界面黏结性等进行了表征,探讨了玻璃纤维含量、润滑剂含量、相容剂含量以及切粒长度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得到了PA66/LGF复合材料优化的配方设计与切粒长度。结果表明,当玻璃纤维含量为43 %(质量分数,下同)、切粒长度为12 mm的PA66/LGF复合材料拉伸强度为230 MPa,断裂伸长率为7.1 %,弯曲强度为369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62 kJ/m2,无缺口冲击强度为90 kJ/m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玄武岩纤维和钢纤维含量对树脂基摩擦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刘浪, 栾道成, 胡志华, 文科林, 周新宇, 米书恒, 王正云
中国塑料    2022, 36 (3): 33-39.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2.03.006
摘要500)   HTML12)    PDF(pc) (2176KB)(351)    收藏

以酚醛树脂、丁腈橡胶、重晶石、玄武岩纤维和钢纤维等为原料进行摩擦材料的制备,研究了玄武岩纤维和钢纤维含量对摩擦材料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玄武岩纤维含量为10 %~25 %(质量分数,下同)时,随着纤维含量的减少,摩擦材料的冲击强度增大、压缩强度减小;当纤维总量占30 %且玄武岩纤维与钢纤维质量比为1∶1时,2种增强纤维产生最佳的耦合效应,摩擦因数稳定在0.361~0.377之间,磨耗量约为0.132 cm3/MJ;磨损试验中该摩擦材料的磨损以黏着磨损和疲劳磨损为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TPEE/P(AA⁃co⁃AM)吸水膨胀弹性体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胡焕波, 吴唯, 李宁, 赵天瑜, 邹志强
中国塑料    2022, 36 (3): 9-1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2.03.002
摘要765)   HTML257)    PDF(pc) (1422KB)(403)    收藏

针对吸水膨胀弹性体(WSE)在含盐溶液中膨胀倍率普遍不高、吸盐水性能和耐热性能不佳等问题,采用反向悬浮聚合方法,将丙烯酸(AA)单体与丙烯酰胺(AM)单体进行共聚,制备了新型聚丙烯酸?丙烯酰胺[P(AA?co?AM)]耐盐吸水树脂,并以热塑性聚醚酯弹性体(TPEE)为基体,制备了TPEE/P(AA?co?AM)吸水膨胀弹性体。研究了单体AA:AM质量比、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NMBA)含量对P(AA?co?AM)吸水性能的影响,并将TPEE分别与自制P(AA?co?AM)耐盐吸水树脂和市售吸水树脂CPNaAA共混制成的WSE的吸水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AA∶AM质量比为2.5∶1、NMBA含量为0.05 %(质量分数,下同)、过硫酸钾(KPS)含量为0.70 %、油相溶液与水相溶液质量比为2.5∶1时,P(AA?co?AM)吸蒸馏水和吸盐水综合效果最佳;P(AA?co?AM)对蒸馏水和对盐水的吸水倍率均高于市售吸水树脂CPNaAA,其中对盐水吸水倍率的增幅更明显;TPEE/P(AA?co?AM)的吸水膨胀性能优于TPEE/CPNaAA。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李景虹院士访谈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01
摘要472)   HTML271)    PDF(pc) (964KB)(243)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以回收聚酯为主要原料的PET/PE合金片材的研制及应用
朱道峰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00-10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14
摘要621)   HTML17)    PDF(pc) (1398KB)(506)    收藏

以自制接枝共聚相容剂,将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分别与全新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LLD)和回收聚乙烯(rPE?HD)共混改性,采用具备免干燥和侧面强制喂料系统的同向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rPET/PE合金片材(rPET与PE质量比为80∶20),研究了不同厚度合金片材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rPET制备的合金片材产品外观品质保持较好; rPET/PE合金片材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其中拉伸强度大于39 MPa,断裂伸长率随片材厚度增加而递减,厚度为2.5 mm的rPET/rPE合金片材拉伸强度为39.7 MPa,断裂伸长率为21 %,冲击强度为12 kJ/m2,适合应用于吸塑箱包、土工格室等;免干燥和侧面强制喂料系统,可以减少合金片材加工流程,节约能源,设备产量提了117 %。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废旧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的降解回收及再利用
顾晓华, 吕士伟, 刘思雯, 王佳佳, 康媛媛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05-111.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15
摘要1294)   HTML23)    PDF(pc) (1835KB)(454)    收藏

采用双组分醇解剂乙二醇(EG)和丙二醇(PG)对废旧聚氨酯(PU)硬质泡沫塑料进行降解,获得了降解产物低聚物多元醇,并将其与木质素为原料制备出再生聚氨酯(r?PU)硬质泡沫塑料复合材料。利用导热系数测定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热重分析仪、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等对废旧PU的降解效果和r?PU硬质泡沫复合材料的压缩强度、吸水率、导热系数、微观形貌及热稳定性等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双组分醇解剂EG和PG质量比(mEGmPG)为2:3时,废旧PU的降解效果最佳;当木质素添加量为6 %(质量分数,下同)时制备r?PU硬质泡沫复合材料的泡沫孔壁较厚且比较均匀,骨架几何构型完整,其压缩强度为185.3 kPa、导热系数为0.021 5 W/(m·K),均能够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多尺度联合仿真在汽车注塑零件减量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查燕, 郑方莉, 肖剑, 杨卫民, 谢鹏程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12-116.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16
摘要342)   HTML18)    PDF(pc) (3512KB)(289)    收藏

为提高复合材料注塑件的仿真准确性,基于多尺度联合仿真方法,以汽车发动机正时链条导轨为例,根据导轨纤维配向以及结构应力分布情况,设计了导轨减量化结构,在保证整体应力水平在安全范围内的同时,最大应力降低了12 %,质量减轻了4 %,实现了汽车发动机正时链条导轨的减量化设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立构复合晶对聚乳酸发泡行为的影响
唐于婧, 王亚桥, 倪敬越, 王从龙, 王向东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17-12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17
摘要636)   HTML15)    PDF(pc) (3087KB)(334)    收藏

通过熔融共混法,将右旋聚乳(PDLA)引入到扩链聚乳酸(PLLA)体系中,研究了不同含量PDLA诱导形成的立构复合晶(Sc晶)对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聚四氟乙烯(PTFE),研究其对Sc晶形成的影响,以及引入PTFE后共混体系的流变行为和发泡行为。结果表明,PTFE含量为0.5 %时显著提高了Sc晶的含量;Sc晶的形成提高了熔体强度,促进了泡孔成核,有效改善了PLLA的发泡性能,形成了微纳复合泡孔。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废旧冰箱混合塑料静电分选关键参数影响研究
吕怀兴, 秦玉飞, 詹路, 牛远航, 许振明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31-135.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19
摘要649)   HTML19)    PDF(pc) (1662KB)(261)    收藏

采用废旧冰箱整体破碎分选得到的混合塑料破碎料作为原料,利用自由落体式静电分离机进行处理后得到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高抗冲聚苯乙烯(PS?HI)两种废塑料破碎料,通过缺口冲击强度、拉伸强度、分选效率等测试研究了原料预处理与静电分离机工艺等多个关键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较低的混合塑料破碎料含水率可以明显提高静电分选的效率和产物性能;静电分选场电压在27 kV 时,喂料速度在550 r/min 时可以达到最佳的分选效率和产物性能;静电分离机极间距在200 和220 mm 左右时可以分别达到ABS 和PS?HI 的最佳分选效率和力学性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塑料包装材料的减量化与单材质化技术
王富玉, 郭金强, 张玉霞, 杨涛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36-145.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20
摘要654)   HTML29)    PDF(pc) (2673KB)(825)    收藏

概述了从源头减少消费后塑料包装材料的各种减量化技术,包括薄膜与容器等的减薄、包装结构的简化、反复使用与循环利用、使用回收料等;阐释了为便于回收利用使用尽可能减少材料种类的理念——单一材质化与相应措施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成核剂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结晶与性能的影响
李向阳, 杨林柱, 翟国强, 高婉琴, 王克智, 李训刚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46-151.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21
摘要587)   HTML19)    PDF(pc) (2434KB)(480)    收藏

以酰肼类成核剂TMC?300对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结晶与性能的影响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偏光显微镜、电子拉力万能材料试验机、数位冲击仪和热变形微卡温度测定仪等手段考察了TMC?300对PBS结晶过程、力学性能、热性能和收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MC?300可以有效提高PBS的结晶速度与结晶度,同时具有细化晶粒尺寸的作用,结晶峰值温度提高了4.74 %,半晶时间缩短了71.88 %,达到57 s;TMC?300的加入使PBS的弯曲模量、热变形温度和冲击强度均有提高,增幅最高分别为9.5 %、5.5 %、171.4 %,分别达到689.4 MPa、89.6 ℃、17.75 MPa,显示出良好的刚韧兼顾性和耐热性;成核剂TMC?300的加入使PBS各向收率均有所增大,但收缩比更接近于1,更易于改善PBS的形变和翘曲问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生物降解塑料应用及性能评价方法综述
刁晓倩, 翁云宣, 付烨, 周迎鑫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52-161.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22
摘要1035)   HTML66)    PDF(pc) (1823KB)(462)    收藏

介绍了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及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标准检验方法。从生物降解塑料降解功能及其废弃后所处环境条件出发,针对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应用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阐述了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合适应用的领域。以期为正确看待生物降解塑料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对生物降解塑料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回收技术和标准现状
周迎鑫, 翁云宣, 张彩丽, 刁晓倩, 宋鑫宇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62-171.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23
摘要982)   HTML43)    PDF(pc) (1805KB)(1015)    收藏

简要介绍了近几年来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回收应用现状,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法规;重点综述了PET物理回收和化学回收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对不同回收技术的特点进行比较与分析,以期为今后PET相关回收研究提供参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鉴别分析微塑料
汤庆峰, 李琴梅, 王佳敏, 张裕祥, 高峡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72-180.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24
摘要1414)   HTML43)    PDF(pc) (4408KB)(696)    收藏

利用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鉴别了不同粒径及不同种类的微塑料(粒径小于5 mm的塑料、纤维或橡胶碎片),系统阐述了反射、透射、衰减全反射3种测量模式及其微区成像技术在微塑料鉴别分析中的优缺点。基于显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分析了北京景观水样中的微塑料,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准确、可靠。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核磁法定量分析生物降解塑料中聚乳酸等组分
陈新启, 白云, 刘珊珊, 高峡, 刘伟丽, 张梅, 吴毓炜, 黄艳, 赵宏亮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81-188.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25
摘要1023)   HTML33)    PDF(pc) (1554KB)(441)    收藏

采用核磁共振氢谱法,以1,2,4,5?四氯苯为内标,建立了生物降解塑料中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酯(PBS)和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酯(PBAT)3种组分的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明确了PLA、PBS和PBAT的定量特征峰,建立了定量计算公式。同时测定了7批市售生物降解购物袋中上述3种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内标物与目标物定量特征峰面积比1∶5~5∶1范围内,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0.99,3种组分精密度、重复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均≤3 %,定量分析结果相对误差绝对值均≤3.0 %,该方法准确且简便可行;该方法适用于生降解塑料样品中PLA、PBS、PBAT含量的快速测定。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拉伸流场下rPE/PA6共混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何和智, 王毅, 高俊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89-194.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26
摘要462)   HTML13)    PDF(pc) (3050KB)(185)    收藏

以回收聚乙烯(rPE)和聚酰胺6(PA6)为原料,分别通过传统双螺杆挤出机和新型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了共混物,并对该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动态热机械行为及微观形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PA6的加入,两种设备制备的共混物的弹性模量均有显著提升,同时断裂伸长率急剧下降;双螺杆挤出机制备试样的拉伸强度随PA6加入缓慢降低,而偏心转子试样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两种加工设备对结晶及熔融行为的影响较小;从微观形貌上分析,偏心转子挤出机制备的样品具有更好的相容性,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差值也从侧面说明了这一现象;偏心转子对不相容的共混体系具有强制增容的效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热风熔融废旧塑料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黄兴元, 潘留雯, 谭磊, 王涵
中国塑料    2021, 35 (8): 195-199.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27
摘要562)   HTML22)    PDF(pc) (2321KB)(338)    收藏

提出一种热风熔融的方法对废旧塑料进行再生利用,其特点是:废旧回收塑料直接进行热风加热熔融后通过螺杆挤出造粒,没有粉碎过程,无噪音、粉尘飞扬;热风熔融的温度容易控制,防止过热降解;热风循环无废水排出,余热全部利用。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设计构建了试验样机并进行试验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关于构建塑料包装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与管理体系的思考
张玉霞, 杨涛
中国塑料    2021, 35 (8): 21-29.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04
摘要750)   HTML38)    PDF(pc) (2173KB)(378)    收藏

简介了我国塑料包装行业发展状况和塑料包装废弃物治理的有关政策与法规;阐述了为解决塑料包装废弃物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不同主体应承担与落实的责任,包括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等;提出了为高值(质)化回收利用塑料包装废弃物构建细化分类、收集与管理体系的一些设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我国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的机遇与挑战
任照芳, 李丹, 潘静静, 钟怀宁, 王亮
中国塑料    2021, 35 (8): 30-36.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05
摘要1078)   HTML53)    PDF(pc) (1113KB)(431)    收藏

作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和重大实践,再生塑料应用于食品接触材料是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应对塑料垃圾污染的关键举措之一。概述了欧盟和美国对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的管理举措,总结了鼓励政策和标准化的推进为可再生塑料用作食品接触材料带来的机遇,与此同时,详细地分析了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面临的挑战,如污染物迁移、满足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等。从立法、市场监管、安全评估等多视角讨论并作出相关建议与展望,不仅为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生产企业对再生塑料的应用提供参考,也为政府制定相关管控举措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我国塑料高值化循环利用的追溯体系构建
杜欢政, 陆莎, 孙荐, 宋淑苇
中国塑料    2021, 35 (8): 37-43.   DOI: 10.19491/j.issn.1001-9278.2021.08.006
摘要635)   HTML21)    PDF(pc) (1435KB)(372)    收藏

塑料的发明与广泛使用大幅度提升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便利程度,但由于人类的随意丢弃和非规范处置行为,使得塑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塑料污染的防治已成为大势所趋。防治塑料污染的根本是正确地使用、回收并且再利用塑料,防止塑料废弃物泄露到大自然中无法降解。因此,以追溯为核心动力,政策保障和主体参与度提升为双引擎,探究如何促进塑料的高值化循环利用是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厘清追溯的概念,总结国内外的主要追溯手段与应用场景,剖析我国塑料追溯的难点所在。以此为基础,提出构建我国塑料追溯体系的若干建议,分析具体要素,在政策支撑下实现落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